close

廖捷如
碩士班2011級 活動總籌
劉威克
碩士班2011級



那些年,我們一起跨領域宣傳海報  


 

籌備心得分享:籌辦活動成功的深深感謝

(廖捷如)



本次台大演講「那些年,我們一起跨領域──跨領域生涯規劃演講」已圓滿落幕,有幸擔任本次演講的總召,在此分享演講籌備過程,並藉由本文感謝過程中不吝給予指教與提攜的老師與前輩、投入的協辦工作人員,以及熱情參與的與會來賓。



本次演講因志潔老師的發想而生,突破以往所上招說會,從九月開跑至各校舉辦大型招生說明會,透過演講方式傳遞所上特色與辦學理念,並期盼藉由本次演講,提供同學跨領域的選擇與分析、分享個人經驗,解答跨領域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困難。



演講主題的發想,來自籌備人共同的跨領域經驗,籌備人分別來自法律、資工與外文背景,深感個人與週遭同儕在學習過程中,普遍共有對未來的徬徨與迷惑、個人跨領域的背景,綜合大環境中對跨領域人才的迫切需求,跨領域人才在現今社會中的競爭優勢,決定以同學最關切的議題「跨領域 作為演講主軸,設計跨領域的相關議題,邀請所上兩位具跨領域經驗的劉尚志老師,以及陳鋕雄老師擔任主講人,為同學分析跨法律、管理領域之前景、發展與潛力,並邀請生計背景的新科律師佩珊學姊,分享科法所的學習歷程。



在方老師、思伶和采蓉   

(編按:圖為簽到處,看起來就如同學生般年輕的在方老師與兩位工作人員合照。)



由於此次演講為所上第一次演講性質的招說會,身為負責人不免感到緊張、徬徨與不安,感謝老師、所辦助理與學長姐的協助和建議;籌備同學發揮一人抵百人用的投入精神,展現負責任且高效率的態度,共同完成本次任務。俗話說:凡事起頭難,經過多次交換意見,與老師屢次討論後,演講主軸與訴求逐漸呈現,進一步包裝我們要傳達的理念,開啟了演講工作的實踐階段。



籌備階段分為四部分,分別為校園宣傳、補習班宣傳,講者聯繫以及內場事務,透過報名系統、所上部落格、演講訊息平台等多方宣傳管道,在演講前兩週,原定為的小型演講的報名人數已突破120人,為第一次籌辦招生活動的我們,打了一劑強心針,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期待看到人氣強強滾的會場,但也擔心會場過於擁擠,無法提供舒服的演講空間給講者與來賓(活動當天,預期的擔心果然發生了,對席地而坐的同學甚感抱歉…)。



感謝老師與同學,給予我籌備本次演講的機會,幫助我增進應對進退之儀、時間管理、分配協調、溝通處理的應變能力。其中最為感謝的,莫過於籌備過程中老師的支持:劉老師總是大方給予鼓勵、肯定與正面力量,讓我們充滿信心,並不吝提供所需資源與協助;鋕雄老師時常分享經驗、相關建議,並主動提供參考資料,提醒我們應注意的細節,讓我們能無中生有,在一片茫霧中找到方向,勇往直前;所上其他老師、所辦助理,佩珊學姊,旻書學長對演講的支持、活動後給予肯定與鼓勵,亦是本次演講成功的最大助力。最後,感謝三位充滿創意、效率、負責且信賴的籌備人威克、忻忻和灝凌,曾參與過程的采蓉、思伶、奐廷、紹庭及諸位同學,在繁忙的課業中,仍全心投入所上的活動,讓我們能在精簡的人力分配中,完成台大場演講,因為多方的協助與支持,才能成就今天成功的演講。



期盼我們能發揮科法所精神,延續今天的精神與努力至下一波宣傳或動中,繼續為所上貢獻心力。




演講活動感想:變形金剛的人才趨勢

劉威克)



這是本所上第一次舉辦跨領域生涯規劃的演講,地點是台灣大學的資訊系館,很榮幸這次陳鋕雄老師、劉尚志老師及吳佩珊學姊能參與這次的講座,並從中付出很多的心力。劉尚志老師以「科技、法律與管理」為題,風趣且鉅細靡遺地分享了個人的人生經驗,比較了MBA跟JD的差異化,並且從青年的失業率著手,告訴大家危機即是轉機;陳老師則從「科技法律人的A+優勢」著手,分享科技人轉型的歷程,並概述科技法律人的就業前景,告訴大家如何成為一個A+新世代的法律人。最後吳佩珊學姊則從自身經驗,分享科技人轉型為法律人的心路歷程。兩個小時的演講座無虛席,毫無冷場且觀眾反應熱烈。這次的演講是帶有一種使命的,表面上只是一場跨領域的行銷,事實上是對於現今社會落於窠臼的不平之鳴。這社會需要的不是蕭規曹隨,而是破舊立新。我們確實是需要新鮮的活血,從台灣的產業界及整個經濟環境做一個改革。



灝凌與威克  

 (編按:圖右為本文作者威克,瞧他一身西裝筆挺,看來真是相當有架式啊!)



我們原定的觀眾人數只有六十人,結果現場來了一百人!現場八十人的教室容納不下,不少人只能委屈做到走道上。可以想見「跨領域」這個主題在E世代學生族群之中,是有迫切需求的。這對我來說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至少是有一個這樣的族群,注意到現階段青年的弱勢,而不滿於現狀,希望變革,有理想有抱負的。我們所處的時代,企業就職門檻高,文憑氾濫,證照貶值。青年的失業率都在10%以上,起薪低廉,工作超時、無薪價、血汗工廠……青年就業的弱勢進而到導致晚婚或不婚的族群多了,少子化多了,蝸居小資的人多了……



有些人會問上述跟跨領域有什麼關係?我們可以把學校當成一條生產線,這生產線在台灣起飛時生產了許多我們很需要的人才。這些人才促進了台灣的經濟奇蹟。但是90年代以後,各產業的人才我們都有了,有些產業人才甚至過剩。於是學校這條生產線出來的就是同質性高、差異化小,過剩的只能庫存供著的產品,就是這樣的生產線促就台灣青年的貶值,青年失業率因此上升。若不注意,台灣隨時會變成下一個愛爾蘭。



其實「跨領域」最簡單的概念,就是雞蛋不要放進同一個籃子裡。現在的產業代謝很快,十年前大家都還在用Konica相機跟底片,五年前Nokia、黑莓機正夯,三年前雙A小筆電熱賣全球,現在Apple、Samsung、HTC趕著做智慧手機……以後又以後呢?所以沒有一家公司或一種技術可以永遠依恃。我們更不可能憑恃著一項專長而終了一生,而現在所需要的人才,就是變形金剛的人才,除了自己的領域專精,我們更需要廣而泛、能屈能伸、能轉型、能變形的跨領域人才。這樣的人才在景氣循環的時候,不會被淹沒,在金融危機的時候,反而是轉機及發光發亮的機會。而這是傳統教育沒有辦法給我們的,也因此我們力求改革,希望透過教育能撼動台灣撼動世界,這是一個使命!



其實台灣不缺人才,甚至人才濟濟,所以近期以來,台灣在全球都能保持優秀的競爭力。但是大陸崛起以後呢?東南亞、南美洲崛起以後呢?我們需要的是能創新、能跨領域、能整合、能國際化的人才庫。而世界風起雲湧,瞬息萬變的同時,我們的人才都還待在研究室裡、生產線上、案牘前而自閉了自己的視野。透過這次跨領域的演講,就是希望告訴各位,我們可以讓世界不一樣!



爆滿聽眾的活動現場  

(編按:圖為當天現場爆滿的聽眾聚精會神的聽劉老師分享跨領域心得。)



看了這麼多照片與文章,錯過了這次活動的你是不是感到相當遺憾與可惜呢?沒關係,小編在這邊特別為您準備了當天內容豐富的投影片,以及當天實況錄音檔供您下載參考!在這小編還是不免俗的說幾句:在這個資訊爆炸,社會變遷飛快的年代,只有單一專長絕對是不夠的!如何結合所學,橫跨其他領域,會是您面對激烈競爭的就業環境時最大的課題!在這樣的年代,用最短的時間、最高的強度迅速取得跨領域的能力,交大科法所是您最佳的選擇!



錄音檔連結  /  錄音檔線上聽  /  投影片連結


祝各位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ctuit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