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r 21 Fri 2008 01:03
97學年度碩士班考試入學口試名單---甲組
- Mar 11 Tue 2008 22:57
只要10分鐘 蘇花糕搞定蘇花高
環保署今天將進行蘇花高速公路第3度環評審查,一般民眾對蘇花高爭議聽得一頭霧水。一名研究生成立「蘇花糕餅舖」網站,用動畫、創意讓你10鐘內搞定蘇花高。
當蘇花高爭議對立難解時,亞都麗緻飯店總裁嚴長壽去年3月以個人名義向企業界募款成立「建設純淨花東義工組織」,希望先由志工呈現完整蘇花高資訊。
經過半年,「蘇花糕餅舖」在網站上誕生了,是另類的蘇花高速公路討論網站。餅舖內有影音專區介紹蘇花高的路線、歷史文化、以及花東目前的一手資訊,10分鐘就能掌握個大概。目前上網點閱人次已破萬。
一手主導餅舖的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學生李佳達說,設計「蘇花糕餅舖」的想法是,「一條攸關民眾交通便利的公路,為何弄得衝突性這麼大?」檯面上都只見政治、環保與經濟論述,「卻沒有人告訴我,蘇花高建或不建跟我有什麼關係?」至於「蘇花糕是美味,還是糟糕?」全由民眾自己決定。
- Jan 15 Tue 2008 10:07
台灣司法開新猷,交大科法創紀錄
智慧財產法院半數法官出自交大科技法律研究所
司法院籌劃多年之智慧財產法院,今年七月一日正式開張
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學生蔡惠如、林欣蓉、陳國成、陳忠行
- Dec 19 Wed 2007 16:52
專業與特色--21世紀生涯卓越的不二法門
劉尚志教授
台灣科技法學會理事長
專業與特色--21世紀生涯卓越的不二法門
交大科法所的特色
常常會有一些同學問我,交大科法為什麼可以與眾不同?世新大學與政大有智慧財產(權)研究所,其他也有稱為科際整合法律或是法律科際整合的研究所,加上近幾年來大學的科技法律研究所增加了不少,連傳統法學院也教起專利、著作、商標的科目。交大科法除了是台灣第一個成立的科技法律研究所外,也強調智慧財產權與科際整合,所以特色何在?
- Dec 19 Wed 2007 16:48
法院實習課程
「半個學習司法官」之震撼訓練
科法所陳鋕雄老師
本年度的法院實習課程,在九月初的習前訓練結束後,順利展開。此次為加強同學們的習前準備,因此除台北地院院長及幾位資深法官,親自為參加同學詳細解說審判實務外,本所並請資深律師黃永琛及本所林志潔老師,以實際案卷教導同學訴訟書狀撰寫,修課同學均覺收獲甚豐。本所是以professional school自我定位,力求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第一流法律菁英。「法院實習」這門與台北地院合作的創新課程,自二年前推出後,一些學校紛紛仿效。不僅突顯本所並非只在智財領域領先,在結合傳統法學與實務接軌方面,本所亦展現與傳統法學院截然不同的教育思維,以提供同學第一流的專業訓練。
碩士班2007級劉怡婷2007年通過司法官考試
當初會選擇進入交大科法所,我想「法院實習(Judicial Court Externship)」是很大的誘因,原因無非是這門課給予我們在選擇實務工作前能先一步體驗法院生活,更實際一點的考量則是,美國法學院對於法院實習經驗相當重視並給予相當高的評價,這樣的經驗對於我日後申請學校,必然有不小的助益。再者,正式成為法院實習學生前,科法所與台北地院共花四天時間訓練我們閱卷、撰寫裁定的能力,也相當程度增加我不少對專業能力的信心。
- Dec 19 Wed 2007 16:42
全國科技法律研討會10年回顧與展望
博士班2003級林三元
現任職台中地方法院法官
交通大學過去是一所以理工科系見長的優質學府,為國家孕育許多科技人才。公元2000交大成立了科技法律研究所,說明了交通大學在社會科學領域努力的決心。在交大科法所成立之前,交大管理學院在1993年就有全台灣最早設立的「智慧財產權學程」;1994年開始,也設立了全台灣第一個以推廣教育為主的「智慧財產權管理學分班」。1996年交大成立了「企業法律中心」,由原本在教學上的作為,延伸至研究與知識交流的平台。
最重要的是,1997 年開始, 交大第一次舉辦 「 全國智慧財產權研討會 」, 報名參加研討會的人數超過四百人之多,盛況空前,為台灣法律相關研討會之中最為盛大的。此後交大每年定期於11月份舉辦研討會,發表之論文與參與人數均不斷增加。公元2000年,由於交大科技法律研究所的成立,「全國智慧財產權研討會」也更名為「全國科技法律研討會」。從1997年開始至今,已經舉辦了十年,除了參加人數不斷增加之外,論文題目日趨多樣化,討論的議題切合社會實際狀況,均足以證明,「全國科技法律研討會」的舉辦,代表了我國科技法律發展的軌跡。
- Dec 19 Wed 2007 16:40
美國參訪
科法所美國學術交流春季參訪團花絮
為培養具備全方位國際視野的法律人,本所定期與國際知名法學院進行交流合作。除首創與美國知名法學院合作雙聯學位,打破跨國課程的虛擬、每年暑假由美國馬歇爾法學院教授在台開設部分課程外,平時亦全力促進國際學習,舉辦國際性交流及參訪。今年春季,本所舉辦美國學術交流參訪團,訪問具有合作關係的美國華盛頓大學法學院、聯邦法院及美國東岸各法學院名校,包括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紐約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等。藉由交流拓展學生的視野、省思台灣的法學教育。
在此行中,本所同學參觀了華盛頓大學校園、藝術博物館、歷史博物館,並直接於華大法學院與該校JD學生一起上課,透過正式的課程,體會美國法學院上課的實際情景。本所並安排參訪聯邦第八巡迴法院,由聯邦法院專人導覽,介紹該法院領先全國的E化法庭作業系統。還特別安排與聯邦高等法院法官當面對談,讓同學釋盡疑問。由聯邦法官介紹原本只在文字中學習到的陪審制度,參觀陪審員室及法官辦公室,再次藉由實地走訪,進一步瞭解他國的法庭活動及文化。
- Dec 19 Wed 2007 16:31
<font color='orange'>相濡以沫的同學情感,開啟了人生意外卻美麗的一頁</font>
專班2000級吳佳蒨
現任職中強光電(股)公司法務長
曾任職新竹地檢署檢察官
進入科法所前,我其實是一個百分之百傳統法學的法律人,或許對於一些新科技有興趣,或許對於一些智慧財產權有些好奇,但總找不到適合的連結。科法所提供一系列的課程、以及各種不同觸角的學習方式,復以同學們在這樣環境下所培養相濡以沫的情感,雖然我們都花了比一般人更長的時間完成研究所的學業,但我相信累積的能量,卻是直到畢業多年後的今日仍不斷的延續。
比較簡單的說法是,科法所重視的連結關係,塑造了業界裡難得尋覓得到的人才庫。很奇妙的,不管你來自那個大學,就因為你是交大科法所,在這裡,反而建立更多學長學弟的特殊情感。而人數不多的科法所,類似EMBA似的開放性課程,讓我們建立許多集體合作完成工作的機會與感動。業界喜於用這樣訓練的人才的重要考量是,只有懂得團體合作的人達成最終目的的人,只有懂得互相尊重他人不同長才並加以結合的人,其實才是最最缺乏的人才。我想,這個整合領域以及團隊合作的經驗,是在狹隘的國家考試或是以單打獨鬥為主的辦案環境中,比較少取得的寶貴經驗。
- Dec 19 Wed 2007 16:31
<font color='green'>進入交大科法所,是我職場生涯最大的轉捩點</font>
專班2000級林信玄
現任職智邦科技法務長
曾任職普華法律事務所(PwC)副總經理
『進入科法所就讀,是我職場生涯最大的轉捩點!』在大學法律系就讀時,大部分都在研習傳統法律之理論,雖然曾經選修一些智慧財產權法律相關之課程,一旦進入科技業服務後,常需要面對國內外廠商的授權談判與專利訴訟等『真槍實彈』的場面時,難免顯得有些捉襟見肘。
基於實際工作的需求與求知的精神,我進入科法所第一屆就讀,而沒想到科法所帶給我的各種資源與影響遠比我當初想像的還多,而且還在持續的回饋當中。回想起來雖是第一屆,當時劉所長應該是『有備而來呢』!科法所基於企業法律中心多年經營的紮實經驗,以及與產官學的深厚互動關係,為學生準備了橫跨理論、實務界的精英師資(包含教授、法官、律師、法務主管及企業經理人),也匯集各界的優秀學生,一起為科法所師生奠定的『最高標準』的學習環境與日後成功的基礎!
- Dec 19 Wed 2007 16:28
<font color="green">學業、家庭、工作間之妥協與掙扎—都值得了</font>
專班2004級劉其政
現任職旺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法務部部經理
對於無論是已在智權領域或正在考慮進入智權領域的人而言,專業知識的培養與持續提升絕對是必要的,而交大科法所綜其所具備的師資、軟硬體以及地理環境,在這一方面所能提供給智權工作者的內容也絕對是最好的。交大科法所的好是無庸置疑的,在交大科法所修成正果對個人職場價值上的助益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身為一個專班科技組的學生,在甫完成第三年的修課生活以及剛剛為我家劉小二慶祝完三歲生日的此時,有些感想要跟想進入專班的朋友分享。
除了對工作上幫助,就讀交大科法所科技組專班後讓我發現自己其實每天只需要睡五個小時。平常下班後上課,回到家已經將近晚上十點了,怎麼能不好好把握孩子上床前的那一小段親子時間呢?接下來身為一個男子漢當然要對辛苦一天的老婆噓寒問暖一下,等到一家都安頓好了的時候,噹噹噹十二點囉,看書能撐到兩點大概是四十?男子漢的極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