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庭妤
2008級碩士班法律組


對各位學弟妹而言,寄出書審資料、完成報名手續後,似乎有種「又往交大科法所邁進一步」的感覺了,然而,在這段等待的期間也不能就鬆懈了,因為進入第二階段意味著接下來的競爭將更為激烈,且要取得進入科法所的門票,就必須要在短短十分鐘內讓所有老師都肯定自己的確有入學的資格,為了確保自己口試當天能夠將最佳狀態展現出來,事前充分的準備是當然不可少的。


以下會先對口試的大概情況作簡單的介紹,再一一說明應試前必須作哪些功課,以及口試當天應該注意的事項。


1. 口試的目的與進行方式


有鑑於傳統筆試方式無法反映出學生的人格特質、人際溝通、研究能力及興趣等,但這些因素都是影響學生未來能不能成為一個稱職的法律人、或是在進行實務工作上所必須具備的各種能力,因此,科法所入學一向要求學生提出自傳與讀書計畫,以對學生「個人」有相當程度的瞭解。


為什麼要有第二階段的口試呢,簡單來說,目的不外乎兩個:確認書審資料貼近真實的程度以及考生的報考動機前者是讓老師們親自檢視你/妳是否如備審資料中所述一般,也順便釐清自傳或讀書計畫中說明不是那麼詳盡、而引起老師興趣的點;後者則是要看看考生是否真的有心就讀研究所,並且是因為瞭解交大科法所的理念、研究領域與課程等才選擇報考本所。因此,後續的所有準備工作大致上可以朝這兩個方向準備。


另外,因為每一個學生是科法所最大的資產,老師們對每年的甄試與考試入學都相當用心,從擴辦招生說明會、於新網站增設招生專區等方面皆可看出端倪,在面試階段亦然,一般而言,所有專任老師都會出席口試,7位老師會分兩間教室進行口試,其目的並非在區分「普通關 VS. 專業關」或「輕鬆關VS. 黑臉關」,而僅是為了讓所有老師都能實質參與面試的過程、向考生提問並觀察考生的反應,老師們通常不會先擬好問題、約定由誰來問,而會視各考生的書審資料、當天的自我介紹、表現與回應內容等情況隨機進行問答,所以不同考生被問到的問題差十萬八千里也是有可能的,但絕對是跟考生個人的備審資料、自介或現場的回答密切相關,這點會在後面作說明。

 


2. 等待期間的準備工作


在完成報名手續之後到口試名單出來以前的這段期間,除了要彌補前一陣子準備書審資料而稍微延宕的課業進度、並且好好的休息一番,我會建議各位考生要熟讀自己的自傳與讀書計畫,但,自己寫出來的東西為什麼還要另外讀呢?其實是為了要在真正開始準備口試內容之前,對自己有更深入、具體的瞭解,因為先前一頭栽進書審資料的寫作上,往往到最後會覺得自己的各種想法是理所當然。


這段期間正好是回頭檢視自己的大好機會:我為什麼要念「研究所」?我為什麼要念「法律」研究所?我為什麼要念「科技法律」研究所?我為什麼要念「交大科法所」?交大科法所真正吸引我的是什麼?是因為這裡的課程、理念、環境、還是趨勢?我真的適合念科法所嗎?為什麼?……這些問題不僅影響升學的選擇、報考系所、甚至於生涯規劃,經過不斷提出問題來挑戰自己先入為主的想法最後得到的答案,便能作為後階段寫自介稿的素材,而且也因為已經再三確認過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才有辦法在口試時以堅定的口吻說服老師,更重要的是,在接下來的幾年中一一將自己的想法落實


要熟讀備審資料的另外一個理由,是因為老師們的審查工作向來進行地相當徹底,志潔老師甚至會讀2~3遍,一些你當時覺得不甚重要的小地方都有可能被挑出來、並且在口試時提出詢問,如果跟書審資料不熟、連自己都忘記曾經提過這個,當場可能就會一整個囧rz,所以一定要熟悉自傳及讀書計畫的內容。

 

還有就是要多思考自己與交大科法所之間有何關連性,試著將自己的各種經歷或人格特質與交大科法所的各個面向作聯結,若能在口試時提出來,好像你已經佈這個局佈很久了,也許老師會覺得你相當有心。


此外,我也會建議考生不妨多找幾個同學,請她/他就下列幾個問題發表意見,像是「你覺得我是個什麼樣的人」、「對我報考交大科法所有什麼看法」之類的,一方面可以避免因自我感覺良好或其他原因,導致別人眼中的你跟自己想像的不太一樣,此時也很容易發現自己原來有一些別人覺得很好的個人特質而自己不知道(算是趁機打探自己平常做人是否成功的好機會),此外,對於你報考的決定,持肯定意見的人,你可以進一步詢問他的觀點、作為口試時的參考,至於持否定意見的,則應認真思考他的看法,確定自己是否適合就讀科法所,不然也可以試著以自己的立場說服他,因為同樣的問題老師也可能在口試時提出來質疑你,此時便能當成在進行口試的練習。經過上述充分的準備,便可以愉快的心情迎接第二階段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ctuit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